醫砭 » 針灸庫 » 消濼

分类: 义乌365医保电话号码 时间: 2025-09-29 09:40:01 作者: admin

bubble_chart 釋名 「消」為水退,「濼」指水泊,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一:「濼,大池也。」消濼意指水退後的淺凹處。穴處上臂伸側面的凹陷部,故名。又「消」指消除,「濼」指痠痛無力,因其主治作用而名。

bubble_chart 位置

消濼穴位 (改編自《經絡與穴道》)

在上臂伸側面,清冷淵與臑會連線的中點,當肱三頭肌用力收縮時所呈凹陷處。

《針灸甲乙經》:「在肩下臂外,開腋斜肘」;《黃帝素問直解》高士宗註:「肩貞下三寸」;《循經考穴編》:「肘尖約去六寸…臂外骨內,肘斜分間」。 bubble_chart 解剖

肌肉:肱三頭肌肌腹。神經:臂後皮神經,橈神經。血管:中副動、靜脈。 bubble_chart 操作

直刺0.5~1.5寸,艾炷灸3~7壯,艾條溫灸5~15分鐘。

bubble_chart 功效

古典:頭痛、頭暈、癲疾、牙痛、項強、肩背痛、臂外廉腫痛、痠痛無力、風痺。現代:枕神經痛。 bubble_chart 配穴

項痛:消濼、竅陰。頸項強痛:風池、天柱、消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