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中患者可能会移动,原来的针存在打折,部分脱出、堵塞或渗漏,导致药物无法输入。
3.不同药物需要分开输注(麻醉要用到特殊药物)
· 有些药物(如血管活性药、抗生素、麻醉药)不能混在同一通路,否则可能发生反应或影响药效。
·例如,升压药(如去甲肾上腺素)需要单独一路,避免被其他液体稀释。
4、 紧急抢救时“多通路”更安全
·如果术中突发心跳骤停,需要同时推注多种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单一路径可能来不及。
为什么同样的扎针,手术室比病房的疼呢?
1.客观因素:打针引起的疼痛程度是由留置针的型号不同,(手术室通常用18/20G的型号)、给药速度、药物对血管刺激、穿刺技术及个人对痛觉耐受等因素决定的。
2.心理因素:患者在手术室容易紧张、恐惧,所以痛觉比较敏感。
3.手术需要的留置针就像是为了给"输液和用药"开启的快速车道,所通常会比病房里使用的留置针型号粗。
手术室为什么选择粗的留置针
1.补液需要:大部分手术患者术前要求禁饮禁食,避免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的风险。但这样也会导致患者脱水、低血糖和血容量不足。选择粗的静脉留置针就是为了通过静脉充分补液,让患者的身体保持最佳状态。
2.麻醉需要:在全麻患者诱导麻醉插管前,麻醉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疼痛感明显,选择粗管径的留置针可以减轻对血管的刺激,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3.应对术中突发情况:手术中有可能面临某种药物过敏、失血过多等突发情况需要立即抢救,选择粗管径的留置针可以短时间内大量输入液体和血制品,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局麻手术为什么要扎留置针?
即使是局麻手术,医生通常也会要求扎留置针,这看似“多此一举”,但实际上非常重要,主要出于以下安全考虑:
1. 预防局麻药中毒,随时抢救
·局麻药(如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如果误入血管或过量,可能引发中毒反应(如抽搐、心脏骤停)。
· 留置针能确保即时给药(如抗惊厥药、升压药),避免因紧急情况找不到血管延误抢救。
2. 应对术中突发大出血
· 即使是小手术(如切痣、活检),也可能意外损伤血管导致出血。
·若患者本身有高血压、凝血功能差,或术中出血较多,留置针可快速补液或输血,防止休克。
3. 基础疾病突发风险
·患者可能有未知的心脏病、过敏史等,术中突发心梗、过敏性休克时,需立即通过静脉推注药物(如肾上腺素、激素)。
·尤其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留置针是“生命通道”。
4、 术后镇痛和补液
·部分局麻手术术后仍需输液(如抗生素、止痛药),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
为什么不能等出现意外再扎针?
- 紧急情况下,患者可能血压低、血管塌陷,穿刺难度大增。
- 抽搐或休克时,肢体活动会影响穿刺成功率,延误抢救黄金时间。
在手术台上,静脉通路是手术患者的生命线,它是将药物,血液制品及其他救命液体输送到患者体内的关键通道建立一条有效安全的通道,是保障患者安全的桥梁,因此,手术室的“针”,至关重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