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史诗赶马调 · 山路长长、歌也长长、情亦长长…

分类: 365bet娱乐开户 时间: 2025-10-17 06:24:23 作者: admin

“砍柴莫砍葡萄藤,嫁人莫嫁赶马人;三十晚上讨媳妇,噢,三月尼罗朗,初一初二要出门,啊妹,我的心肝……”。

即便是在如今满是现代潮流的大理祥云云南驿古镇,作为这种情调的中国唯一幸存茶马古道的赶马人史诗常常会被当地人深情地唱起。

【赶马调】:是过去流传在马帮中的一种民间小调,各地的赶马调不尽相同,有各自的腔调和唱词。

▶ 流传在大理、弥渡一带的茶马古道上的赶马人史诗调式,全篇共有九十六个句子组成,每句七到十二个字不等,采用男女对唱的方式,内容从年头一直唱到年尾,从赶马人出门一直唱到他客死异乡,表现了赶马人漂泊、艰辛、危险的行旅生涯,以及家人的担心和思念之情。

▶ 在云南的宾川、祥云一带,赶马调又叫《大赶马》和《小赶马》,名称相似,但曲调相异,且各具特点。通篇赶马调弥漫着哀惋、动人的情绪,在一唱一答之间,赶马人和妻子之间近乎生离死别的愁绪表露无疑,但又含蓄婉转,并不是那种哭天喊地似的直白表露内心的情感。

“你要出门莫讨我(噢,三月里罗朗)你要讨我莫出门/讨你差下夷方账(噢,三月尼罗朗)/你差账小妹织布纺线会赔呢/纺线不够打酒吃,织布不够吹洋烟/头骡打扮大花脚(指花脚骡子),二骡打扮画眉骡/头骡不走要加料,二骡不走要歇捎。” 他说,赶马人是“提着命”耍的人,赶一趟马回来,不死也吓掉三分魂,他接着唱道“阴魂得病普洱死,冤魂落在九龙江……一送小郎(是)箱子边,箱子角下两吊钱(当地方言,意为两千元钱),一吊两百吃晌午(意为:午饭),余下八百买三写弦……六送小郎橄榄坡,郎摘橄榄妹兜着/吃口橄榄吃(喝)口水,橄榄回味想小哥……荷包绣给小哥戴,妹将荷包挂在郎腰……大风刮来树头歪,小郎出门妹吃斋/小郎出门一个月,小妹吃斋三十天;小郎出门三年整,小妹吃斋九百天(哎,宝贝小心肝)/人人劝我开斋去,郎不回来不开斋……”

�� 唱词中讲述了赶马人不得不离开家乡走夷方的原因——“我娶你差下一番账,不走夷方账不清。”——因为生活所迫,因为要还清债务。

�� 唱词中也表达了家人依依不舍的情怀——“你要去要去我搭你去,烧烧煮煮也要人。你要去要去我搭你去,补补连连也要人。”

�� 唱词中还反映出马帮骡马的装备,以及赶马人出门时要随身携带的物品——“我头骡要配百马行中雪盖顶,二骡要配花绷绷,三骡要配喜鹊青,四骡要配四脚花。前所街把骡马配好掉,又到马街配鞍架,我家机土布买几件,家乡的瓜条也买上,香香的辣子买两驮,永白瓷碗办一双。”

�� 唱词中亦表现出了赶马人风餐露宿的生活场景——“他头发颗里升露水,草帽顶上下白霜。三个石头搭眼灶,就地挖坑做脸盆。”最后,赶马人客死异乡,单留新媳妇独守空房,终老一生——“他思茅得病普洱死,尸魂落在九龙江……”

山路长长,歌也长长,在深山千里迢迢的茶马古道上,弥漫着一种沉重而浑厚的韵律,由马帮自风雨中驮来的赶马调,只有赶马人才能掂量得出其中的分量。

赶马调曲调有的高亢,有的悠扬、有的哀婉,

歌声飘起的时候,是风雨中或炽热的太阳下

千里迢迢的漫漫驿道;

歌声落处,是一弯月亮下的丝丝牵挂,

儿女情长…

已上文章已获《独有大理》授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爱上大理

文献名邦 · 诗词大理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云南》

皮日休

云南背一川,无雁到峰前。墟里生红药,人家发白泉。

儿童皆似古,婚嫁尽如仙。共作真官户,无由税石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